此页面需要javascript支持,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

一个同辈的视角下的Z世代

Z世代
Generation_Z
同辈的视角
共1403个字,阅读时间 7 分钟

bg

一个同辈的视角下的Z世代

什么是Z世代

Z世代(英语:Generation Z,或缩写为Gen Z)是盛行于欧美的用语,特指在1990年代末叶至2010年代前期出生的人。华人有称为“千禧世代”或“千禧宝宝”。大约是 1995-2012年之间。一般来说,他们主要是X世代的小孩,但也有较年长的Y世代或是较年轻的婴儿潮世代的小孩。他们又被称为M世代(多工世代,multitasking)、C世代(连结世代,Connected Generation)、网络世代(Net),或是互联网世代(the Internet Generation)。

Z世代受到互联网、即时通讯、简讯、MP3播放器、手机、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等科技产物,影响很大。他们可说是第一个自小同时生活在电子虚拟与现实世界的原生世代。由科技发展形塑的社群关系与价值观深深影响了此世代的自我认同。

From wikipedia Generation_Z

局限的史观

笔者尝试用自己局限的思想观念去解释观察到的这些现象,欢迎不同的意见。

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认为,每⼀代⼈都被其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塑造,而青春时期的集体记忆将影响其个体的⽣命历程。

从集体记忆的角度出发,我们来看看这代人都经历了什么。

  1. 互联⽹的高速发展
  2. 语言文字的高度统一
  3. 大量的重⼤社会事件

这里结合笔者经历的一些趣事,谈谈 1, 2这两点的巨大影响。

个人经历

笔者 95 年生人,勉强赶上了Z世代的尾巴,网龄近 19 年(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新的一代只会接触的更早)。

互联⽹的高速发展

刚上小学时,喜欢去网吧和游戏厅,主要玩当年的 RTS 三巨头,这份爱好也一直延续至今。经历过拨号上网年代的严打,亲眼目睹了一家一家网吧,机器被搬空,每个格子只剩一个电话机。

那时的互联网还是一块蛮荒之地,内容如同原始,裸露的岩石,无处不在,很难把持的住。在当年百度还没起来的时代,这些内容都是明晃晃的出现在当时各种门户网站上。

现在随着墙的建立和互联网的严打,内容方面要干净多了,这点还是要感谢党和政府的。

资源的快速共享

文本携带的数据量往往很小,但是一些传承着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文献,往往体型比较巨大, 资源分布较为分散,怎么下载呢?

依靠 Torrent 磁力链 还有贴吧时代的 图种 (都是一回事情) 。它们大量出现在互联网上,并使用网际快车电驴 创建下载任务。

后来随着 115网盘 的出现, 传播效率急速提升。这些在一定程度上,促进了文化的繁荣。

语言文字的高度统一

记得原先我们这里都是讲一种方言,叫 '吴侬软语',在进入小学后,普通话开始推广,成为学校里的通用交流语言。以至于回家的日常交流,也会2种语言混在一起说。

关于这点也要感谢 拼音智能ABC输入法,让我学会了打字。

被严重分化的一代

笔者认为:Z世代之间的差异,要比以往任何一代都要大。

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,除了所处的地区,环境,文化和阶级之外,还主要来于这一代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。

进入互联网世代,信息爆炸,总量成几何倍数递增。主动获取知识的速度和效率,远高于书本,电视,还有课程这些传统方式。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成为某个领域里的专家,尤其是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,日积月累获取的有效知识,不见得比专业的大学教授要差多少。

早期的互联网开放自由,在搜索引擎的加持下,可以高效的获取到任意公开的知识。

在这个现象下,搜索能力的强弱,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,从而在这代人群中造成了巨大的差异。

到了现在垃圾信息泛滥的年代,我们每个人都处于一个信息茧房,这种现状让人群的分化程度加深,尤其的单一的信息来源,容易让人活在一个巨大的泡沫中。

意识形态

相比与 "大河之殇" 那代,我们这代人,拥有了更多的文化自信。

这种自信,主要来自于,对中国经济的腾飞与生活质量的迅速提升的亲身体会。

同时,我们也拥有了更多的制度自信,尤其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完成,还有 '共同富裕、三次分配' 的提出,都让我们相信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,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,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。

相信在伟大的党的带领下,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!

© 2023 icebreaker 苏ICP备19002675号-2
version:1.3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