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刚刚发布,还有很多的细节需要调整,
本人呢没有苹果手机 , 所以 IOS 压根没测
2021 年几部电影是真的无聊,出去玩也没啥好玩的。
uni-app
+ 微信开发者工具里自带的云开发(cloudbase)
+ sls
的Github OAuth app
Github 设置里创建,生成一下就 ok 了
同时可以借助 @octokit
的力量, 用 graphql
和 rest
进行混合双打
当然这是有每小时 5000
次的限制的,反正现在用的人少
解决思路也很简单,动态生成 account
or token
?
给了一个内置的 cos
+ db
+ sls
+ 版本流量灰度功能
虽然是微信专属的,但是用的挺爽的,和微信集成度非常的高
本来很多要通过解密拿的东西,一个 cloudID
全搞定了
不过使用过程中也有一些小问题
event 中 userInfo 的默认值 {appId:xxx,openId:xxx}
逻辑的复用,现在目录结构下,一个 package.json
是一个单独的项目,放在单独的容器中,有很多云函数要复用的代码,工具类啥的,只能放在外部,这就带来一个问题:
每一个 package.json
都要反复的安装之前就有的 npm 依赖包,每个都去 cv 过来,感觉很烦。
解决方案:
方案一 : 这个最现实了, 使用 layer
,毕竟这是 SCF
现成的功能
方案二 : 这个就是我的意淫了 , 看到 cloudfunctions
这个文件夹和里面的目录结构,让我 似曾相识!
咦,这不就是 lerna.json
的 packages
吗?
咦,这不就是 lerna.json
的 packages
吗?
咦,这不就是 lerna.json
的 packages
吗?
重要的事情,说三遍
所以,思路跃然啊,浮现在显示器上。
那就是基于 git
构建本地包的安装机制,让每个云函数都成为一个 npm 包,
通过 package.json
构建相互依赖的体系,版本管理也方便,天然继承了 npm 那一套
不过这样,那个微信的开发者工具中 上传并部署
的功能就变得复杂了,因为要去分析本地的依赖,
而且,package.json
中的 name
字段也不能瞎起了。
db 啊,用起来有惊喜,懒得说。
惊讶的发现,鄙人小程序的水平,不如半年前的自己!
很多代码,是从半年前的另外一个项目搞过来的
这次搞 快速成型 ,有两个好玩的地方:
uni-app
植入 tailwindcss
, 并从默认的 rem
到 rpx
进行自定义配置canvas
全面启用 type="2d"
, 踩了一些坑,也走过了这个小程序设计是参考的 github-readme-stats
, 部分展现也借鉴的 某片全某王
, 我这反正也是个人的,不盈利。